这个图示展现了头部正面的大致比例
它的宽度是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
人们最难接受的一个事实
是眼睛处于头部高度的正中央
即头顶到眼睛的距离
与眼睛到下颚尖的距离相等
感到难以接受是因为大多数人只观察脸部
而不将被头发遮盖的部分计算在内
这是头部的侧面
脸的正面到后脑勺的距离
与头顶到下颚的距离相等
即头部的侧面为正方形
唯一在此正方形以外的是鼻子
从侧面看
耳朵位于头部的垂直中分线之后
大致处于垂线的中点处
耳朵上方与眉毛处于一条水平线上
耳垂与鼻尖处于一条水平线上
大体说来
大多数年轻人的嘴唇
在头部侧面这个正方形之外
PART 2 头骨结构
人物头部骨骼分为脑颅和面颅两个部分
脑颅骨是四周包住脑子的骨骼
包括前面的额骨,头顶的顶骨
后面的枕骨,耳旁两侧的颞骨
嘴以上的上颌骨,嘴以下的下颌骨
这些骨骼有的是单一的,有的是对称的
它们的分界线由骨缝所区分
头部表面的一些转折和突起
都是由骨骼形成的
我们把这些部分称之为骨点
头骨外形的转折点有:
「顶点、两侧的顶结节点
颧弓点、两眶外缘点
颧结节点、颏隆凸点等」
我们在后期修图中
要对这些骨点有所表现和强调
使其肉中含骨,骨肉相生,有明有暗
否则头部表现就会显得没有力度和生机
PART 3 面部肌肉
尽管头部肌肉在造型上
远没有头骨所起的作用大
但肌肉的伸缩对面部的表情
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
并且当了解了肌肉的走向后
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面部亮暗走向
大家可以结合面部运动,边做表情边了解各肌肉群
颅顶肌:
在额骨正面、眉弓上方,向上提拉眼眶上的皮肤和肌肉
降眉间肌:
在眉心处、鼻骨上方,向下拉动使额头皮肤和肌肉向下运动
皱眉肌:
位于眼眶上缘、靠近眉心,拉动眼眶皮肤向眉心运动
眼轮匝肌:
在眼部周围,是睁眼、闭眼和各种眼部运动的关键
鼻肌:
在鼻骨和鼻软骨上, 起到皱鼻和收缩鼻孔的作用
颧肌:
颧骨到嘴角, 提拉上唇和嘴角
上唇方肌:
呈放射状分布于鼻子左右的面部, 起到提拉上唇的作用
口轮匝肌:
在嘴角处交织,与其他扩张肌相接,一般分为内、外两圈
下唇方肌:
口轮匝肌的下方到颏结节外侧,起到下拉下嘴唇和嘴角的作用
唇三角肌:
嘴角到颏结节外侧, 起到下拉嘴角的作用
颏肌:
下巴颏上侧, 起到下拉下唇的作用
咬肌:
下颌角至颧骨, 主要用于咀嚼
颊肌:
嘴角外侧口轮匝肌和咬肌之间,可将嘴角拉向左右两边
PART 4 透视规律
我们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、五官辅助线,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。
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:
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,如近大远小,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,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;
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,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,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;
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,观察整体透视视角,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。
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,无论头怎样运动,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。
平视的透视规律:
一般平视、正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,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。
仰视透视规律:
一般仰视、正面头像顶面缩小,面部及五官缩短,下颌突出,体积放大,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。
俯视透视规律:
俯视与仰视正好相反,头顶扩大,面部及五官缩短,这就是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。
PART 5 头部明暗关系
在处理头像背光的暗部区域时应注意形体的空间关系,离光源越近的形体暗部越黑,离光源越远的形体暗部越灰。
头发前面的暗部,就要比后面暗部的头发黑一些。鼻子的暗部就要比颧骨的暗部更暗一些。五官的暗部也要比其他地方的暗部处理得暗一点,这样才能把空间关系拉出来。
了解了以上内容
在我们的后期修图中
特别是人物肖像中
注重空间的把握和虚实的处理
在精修五官和头发的同时
还要考虑到头部空间的纵深感
所以我们在看一张图或照片的时候
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
还要看到「骨和肉」
只有深入的了解
才会有生动的刻画
后期亦是如此
完美的修饰人物
让你的作品更加自然和深藏不露
—End—
▼
各 位 小 主
全能商业摄影面授班,仅剩最后 2 个名额~
约不约
约稿啦~征集同学们在后期方面的心得、总结,以及创新的原创文章!
有偿哟~
快快行动起来~
小编邮箱:23457018@qq.com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